日文 “Miso shiru”是「麵豉湯」的意思可能很多人都知,然而若非得到Miso Tech兩位創辦人--阿蘇和阿康在這個專訪的尾聲親自證實,有誰想到這間公司的名字原來就是取自「麵豉湯」? 一般坊間的音響租賃服務,行內俗稱的 “Rental公司”往往都陽剛味十足,可能因搭建大型音響系統少不免大量「粗活」,而美味的「麵豉湯」似乎打破了這個刻板的形象。亦正如Miso Tech就是這樣一間特別的Rental公司,擁有一流的器材,能夠調製出「美味」的聲效,盛載著對技術的熱枕和濃厚的人情味……
關於Miso Tech
成立於1997年,紮根本地的一間專業音響器材租賃公司,以“Great sound,Great happiness“為公司的服務宗旨,20年間為無數大大小小演出提供專業音響系統。最近參與的製作包括西九文化區的「本地薑wow and flutter」,樂隊觸執毛的「樹窿計劃」,以及剛完成的何韻詩2016演唱會。除了提供器材及現場技術支援,亦強調與客戶有最良性的互動和溝通,以達至最佳的演出效果。
公司網址:http://www.misotech.com/
MISO的故事,要由兩位想自主器材的音響人講起
20年前,阿蘇和阿康本來在一間琴行裡面負責音響工程,當時他們已經主力做樂隊表演,經常去高山劇場開show,「初初入行已經係 “Dark Entry”(八九十年代最具規模的本地獨立樂隊音樂會)嘅尾聲。果陣認識左唔少樂隊朋友,對做呢啲show好有興趣」阿蘇說。笑稱年輕時候也是玩樂隊出身,阿康強調做音響一定要對音樂或器材本身很有興趣:「唔中意音樂好難做咁耐,鍾意呢樣嘢先有心機做,開show先會做得開心!」。
既然那時已經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為何又會選擇離開再另組一間“Miso Tech”呢? 「每次做一個show,我地都會諗下次點樣做得好啲。但當時可以用嘅器材好侷限,係琴行做就一定要用返琴行自己代理嘅牌子產品,無得揀!而且係公司嘅發展都係好有限」阿蘇說,「後來我諗如果我地自己出嚟搞,咁我地就可以揀選自己覺得合適嘅器材,於是就著手嘗試。」
一開始他們只是承包一些小型商業活動的現場擴音,以及到不同學校為樂隊表演調音。初初成立的Miso Tech,擁有的器材就只僅僅足夠應付這些所需。為了業務擴展,二人積極發掘和嘗試市面上的器材產品,「鍾意試新野,例如某隻牌子外國多人用,就好想去吸納返黎希望對做show有用」,阿蘇說。
Miso Tech發展至今日,當然已經不愁器材的問題。兩位老闆亦充分自主了想使用的「架撐」,近年更購置了SSL的L500 Plus調音檯,價值上百萬,應該少有本地公司會作這個投資。提起這個行內人會豔羨的產品,二人反而表現平靜,阿康還自嘲說:「都係我地句slogan咁講:Great Sound Great Happiness,俾自己開心下;你話返唔返到本呢?我就覺得唔得喇」,「又或者咁講,做得好件事,唔一定要好靚嘅器材,你手上有啲咩你只要將佢發揮得最好呢,你就做到好件事,當然我地買好嘅器材,因為佢令件事更加好!」他補充說。
關於購買器材這個話題繼續發酵,阿蘇和我們大談箇中的心得。他強調揀選新廠牌首看該產品的可持續性:「以console(調音檯)為例,我地都見過未出過digital console嘅廠,出咗一檯半檯已經 “dicon”(停產) 無再出啦,發展未必係咁持續。如果當初我揀咗之後,到宜家未必有新嘅機去接呢件事啦,所以要留意埋牌子發展嘅方向去揀!」
「另外要睇個潮流點發展,但唔好太盲目咁跟。例如呢十年出開全部都係“linearray”喇叭,咁你係咪用曬“linearray”?“Point source”都好好用喔,咁你使唔使要keep返對?我地一向買器材嘅方向都係因應唔同嘅event,唔同嘅concert,去諗下有無器材適合果樣嘢先會買。唔係sales話勁我就買,買咗都未必啱用啦!」
從不“HEA”做,習慣為客諗多一步
如果純用「做生意」的角度出發,既然有不少熟客,業務增長已經穩定了,不是應該開始減省成本嗎?Miso Tech似乎在逆其道而行,除了不斷投資器材,面對不少對聲音質素沒有要求的客人或公司,他們也不認為可以「慳水慳力」:「的確有啲人未必對音質好有要求,只要有mic有聲就ok。不過咁啱我地撞到大部分嘅客人搞show要求都比較高少少,造成我地做慣咗...」阿蘇笑稱,「係啊,我地做慣咗喇,變咗就算個客真係無乜要求,我地對自己都有要求!」阿康接著解釋,「有時我地報價提議咗一set器材,到睇完個場發現可以做得好啲,通常我地就主動攞多啲嘢去」,「如果有空檔嘅話,我地都會諗盡方法做好啲,好少『求其』做。『求其』咁做對自己都唔好啦,做得都會唔開心!」
與獨立樂圈一同成長,慨嘆香港限制處處
阿蘇口中對聲音要求「高少少」的客人,想必就是一眾信賴他們的獨立樂隊。Miso Tech 20年來在背後為大小樂隊演出的聲效操心,面對這個獨立樂圈近年急速發展,二人都甚有感觸,「宜家一定好過以前,宜家蓬勃好多!我地以前開始做果陣,真係來來去去果十隊八隊band係度玩,好多都仲係玩緊cover。宜家基本上無人會玩cover咁滯,全部都係自己出唱片,玩原創,而且好多唔同類型。以前都係得幾種,例如英倫、Metal。宜家多咗好款,實驗,電子乜都有!真係百花齊放!」阿康說。
「可惜俾年輕人表演嘅場地依然唔夠」阿蘇話,「都係一個土地供應問題啦,雖然佢地好識變通周圍搵場地表演,但總括嚟講場地數目都係算少...」。
「政府一定要做嘢啦!香港已經無live house,剩返Hidden Agenda(位於觀塘的一間live house)都俾人逼遷,人地日本台灣live house文化咁犀利,先可以孕育到啲band同音樂人,就連我地做呢行『台燈聲』(舞台技術、燈光、音響)嘅,都係要靠呢啲live house磨劍啊,要整多啲場地俾人玩,成個行業先可以有個好嘅發展,唔係淨係得紅館,有幾多個人可以係紅館on panel呢?」
就算是現有的場地,二人也覺得「做好聲」亦絕非易事,「場地好多嘢配合唔到,例如觀眾席第一行同舞台之間有時連“front fill”都擺唔到,坐最前啲聲梗係由頭殼頂嚟啦;山頂位我地都想顧到個coverage,但啲喇叭rig高啲都唔得,有其他嘢頂住咗無辦法!觀眾唔知,通常就投訴『坐第一行好衰聲啊,山頂位好衰聲啊』即係好多限制佢地唔會知,當然亦有好多人根本唔理個聲」阿康說。
阿蘇笑著和應:「不過都慣架啦,咁多年呢,其實我地『唔鬧就當讚咗』,即係好多時候似係自娛多啲。有時mix個show覺得自己做得幾好,咪讚下自己囉,好彩遇到識聽嘅同行,咪大家又互相讚下咁囉,可能根本全場得我地幾個留意到。」
參與過這麼多的現場製作,有沒有哪一場表演是印象最深刻的呢?
「近期嘅當然係本地薑“wow and flutter” 啦,第一次公司做曬三個舞台,動用咁多人力物力!原來真係做過先知咁辛苦啊,好吃力先應付到。不過就係一個好好嘅經驗,學到嘢,知道咗呢種規模嘅festival應該要點搞!」阿康說。
「再近期啲咪觸執毛囉」阿蘇說,「果個真係做得好開心,因為我地個製作參與度好高!」,「佢地淨係專注做音樂,音響都任由我地做,好信任我地。」阿康說。
「佢地就係唔想好似做一般concert咁,於是當晚我地就試咗好多唔同平時嘅做法, 好開心,幾唔錯!有時就係要放手俾大家任意去做一啲野,反而出來嘅效果更好!」,阿蘇說。
無為而治的公司文化,員工心中的好老闆
訪問其實是在Miso Tech位於石門的辦公室裡進行。收納非常整潔的倉庫旁邊就是這個開放式的辦公室,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座位;兩位老闆沒有單獨的房間,就和大家坐在一起。檯面上擺滿各人的喜好和收藏,整個空間就像一個大家庭,有各式漫畫雜誌,模型公仔,CD,結他和單車。雖然訪問當日其他員工都出隊去做演唱會了,但想必這裡平時也是充滿熱鬧快樂的氛圍。
由當初只得二人「一腳踢」慢慢發展成為一個小團隊,Miso Tech不但建立了公司專業和友善的形象,兩位「好老闆」的形象也深入民心。笑稱沒有刻意建立「企業文化」,阿康這樣形容:「其實我地似係一間『士多仔』,你見我地都落手落腳做,我地一齊做,好開心,最緊要融洽。我地無乜階級觀念,各人負責一樣嘢,大家team work!我地miso好強調呢樣嘢」。
「可能出面啲公司,員工請假出勤有好多規矩要守。我地雖然唔係完全無規矩,但我地有個自由度,令佢地覺得只要同老闆講聲,放假都好容易安排。我覺得真係無乜所謂,有時可能做多咗鐘,跟住咪放返長啲,唔需咁多規矩同計到咁盡。只要大家舒服!平時夜晚收夜咗,唔通第二朝照返9點?我都明白個難處,大家互相遷就下,最緊要做嘢嘅時候搞得掂!其實佢地so far都好盡力㗎。」
意義大於規模,回歸「開SHOW」的初心
講起最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二人笑著異口同聲地說:「我地嘅目標好早達到咗喇,宜家係做多咗!」
「最初開檔淨係諗住要做到個高山嘅show,一個band Show就ok喇」康說,「當做到之後就諗『可以做到大啲嘅場就好喇』;到後來有機會做紅館,先發現其實我地好似唔係為呢樣嘢喔。講到底就算係一個好細嘅show,如果做得好,已經好開心同滿足。呢個先係我地嘅目標!」
「可以話係意義比規模更重要」,阿蘇這樣總結。
文/攝影:Kenji@KICKS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