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下:粵語情歌的冬天】

寫在冬至,最近小弟因為練歌的關係。經常翻彈陳奕迅的富士山下。由澤日生(Christopher Chak)作曲、林夕填詞、還有陳珀 / C.Y. Kong編曲的一首經典作品。

 

煽情的旋律及優美的歌詞,還有陳奕迅近乎完美的心情演繹。是上一世代的「神壇級」經典廣東歌作品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今天撇除談及歌詞以及歌唱感情技巧這些眾人議論紛紛的事。這一首歌是如何做從旋律以及編曲做出富士山的秀麗以及兩人分手時感情的溫度冷意。

 

雖則上述我已提及我不是交代歌唱感情與填詞寫作技巧,但是很多人對富士山下也有一個誤解。這不是一首浪漫的情歌,而可從歌詞中得知它是一首分手和叫人放下的情歌。若以季節去比喻戀愛,春天可能是兩人相識和曖昧;夏天則是兩人的熱戀期;而冬天就是感情的作結。而為何富士山下能用編曲和旋律中給這種冰冷的感覺?

 

答案在一開首的前奏(Intro),已經足夠給你整體的答案。最開始鋼琴的三粒音「F5、F6、E6」,及後的音階模進(Sequence)和琶音(arpeggio)。相信會彈鋼琴的朋友會知道我在說什麼。但你若不是一個琴手,你作為一個聽眾,你只需用耳朵,閉上雙眼感受一下冬天的富士山,然後細心聆聽此曲。你會感受到富士山下雪的景象與在山下看上去的目酣神醉。

 

為什麼會有如此感覺?首先是鋼琴(Piano)。鋼琴我會比喻他為一個,最無屬性的樂器。你不如弦樂器高音的冰冷,也不像銅管樂那樣熱情奔放。但是他的兼容性很強,他和每一個樂器也能成為朋友,可以幫助他們伴奏,也可以填補其他樂器休息時的空間。若用人聲來形容他,他是一個「世界仔」,他很會圓滑地說話,從不會太搶風頭,只突出每個人的優點,沒有人不喜歡他。回到富士山下這一曲目,作編的人,選擇在一開首把鋼琴的音域彈到最高再慢慢透過音階和琶音回落至正常需要伴奏上會用的音域,十分高章。鋼琴在前奏的旋律部份,是扮演着雪在天上慢慢回落至地面的角色,等待著主角述說他的故事。

 

其次我們細心聆聽,你會發玩古典結他及弦樂已放在前奏上和鋼琴相輔相成,整體製造出了一種宏偉秀麗的富士山景象。

 

正如上述所提及。弦樂是一種音樂世界中冷色系的佼佼者。它可以製造出一種高貴,而又有一種冰冷有距離感的樂器。加入弦樂是制這出了聽感上的厚度,層次的遞升,能把富士山的名山勝川呈現出來。

 

回到陳奕迅的旋律,這首歌一如作曲家澤日生的口味,喜歡密集的旋律及使用中國五聲音階(pentatonic scale)。配合歌詞,這是東亞人喜歡的旋律口味。五聲音階蘊含着山光水色的東方古典優雅,貼合日本富士山的命題。

 

整體的配合及表演者的歌詞描述就像告訴曾經的伴侶,過去的往事已經成歷史,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會忘記,只是寫在彼此人生的一頁歷史。富士山雖美,但你不能把它私有。我們曾經逛個便已足夠。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

請注意,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佈。